从西汉到现在,关于酱香酒的3个小历史你知道吗?

2024-09-11

很多爱喝酱酒的朋友们都知道,酱香型白酒醇厚、香气弥漫,给人以经久萦绕的感觉。但是,喝了这么久的酱酒,酱酒这个名字到底是怎么来的呢?它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?

今天跟着小编一起来揭晓它的秘密吧~



酱酒的历史故事


关于酱酒的历史故事源于西汉。

《史记》记载,西汉武帝时期,今仁怀一带已有了“枸酱酒”,这是酱香型白酒的雏形。公元135年(西汉建元6年),汉武帝刘彻派遣使臣唐蒙出使南越(今广州),在南越王宴席上,唐蒙尝到了今仁怀一带产的佳酿—枸酱酒。

大诗人郑珍也有“橡蚕不自乌江渡,枸酱还从鳛部来”,都证实了早在汉朝时期仁怀已盛产美酒。在如今茅台镇中国酒文化城内,还有汉武帝立马的霸气雕塑,可见唐蒙此行和武帝此赞对于彼时的酱酒来说是很是重要。




酱酒名字的由来


一个“酱”字穿越了千年来到现在终于和“酒”结合在了一起,那么为什么给“酱酒”命名为酱酒呢?

酱香型白酒因有一种类似豆类发酵时的酱香味而故名。但是酱香型的确立还是有一段故事的: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振兴酿酒工业,轻工业部在1952年的时候举办了第一届评酒会。这次的评酒会虽然给酒行业带来了荣耀和声誉,但是因为当时对酿酒没有科学深入地研究,只能根据“品德优良”、“广受好评”、“历史悠久”等条件来评选名酒。



随着酿酒技术的不断提升研究人员发现,虽然都是白酒,但是由于原料、工艺、发酵设备、不同产出的白酒的差异很大,为香型的确立打下了基础。

到了第三届全国评酒会(1979年)的时候,按照糖化发酵剂和将白酒分为5种香型:酱香型、浓香型、清香型、米香型和其他香型,不属于前4种香型的白酒都统称为其他香型。中国白酒从此开始有了香型的划分,并确立了各香型的风格特点。由此“酱”和“酒”跨越千年的爱恋终于“修成正果”。


酱酒的百年古法


历经数百年的发展与传承,酱酒的酿造形成了季节性生产、高温酿造、长年贮藏的独特生产工艺。以高温制曲、高温堆积发酵、高温取酒工艺为基石,端午制曲、重阳下沙、二次投料、九次蒸煮、八次发酵、七次取酒,生产周期为一年,酿出的酒吸取四季之灵气。再把优质原浆装入酒坛长年贮藏,在适宜的温度下,酒体随存储时间的增加而愈加醇厚柔和,酱香盈溢,实现品质与风味的同步升华。




很多人喜欢喝酱香酒,回味的不仅仅是酒香,还有记忆中那段岁月;萦绕在杯中的也不仅仅是酒香,还有难以忘怀的那些年,那些事......

了解酱酒的历史故事,让我们在杯中回味这千年的历史传承。



分享